Week3: Camden Market

日期區間:20170807-20170813
本週的每週一字:hoodiehoodie,帽T。
本週的新菜色:排骨三吃、北京炸醬麵、焗烤馬鈴薯
本週的新去處:Camden Market。

===================================================

 

20170807

今天去做了第二次的tutorial,給老師看我找的資料,我大約找了20篇的資料,去找老師的時候已經略讀完4篇,老師很驚訝,他說Oh my god, I have a student have 20 references.
因為我們只需要6篇而已。

所以後來老師說沒問題,但還是有些地方要修正。
他說一篇Extended Essay必須有argument,而不是description。
這個就讓我頭有點大了,可能回去再想想。
班上的同學很多都已經不顧一切的開始寫essay了,一種進度,大家各自努力💪。

20170808

今日是爸爸節!

 

今天最大的安心就是宿舍結果出來了,
幾家歡樂幾家愁。

 

我運氣非常好的分到了Ifor Evan House,
就在現在的宿舍旁,搬家的問題完全解決了(走路就可以搬家)。
而且這宿舍區有三棟宿舍的人,又有Camden town跟Kentish town的機能,熱鬧又方便。
畢竟研究生的宿舍都偏遠而且偏貴,
所以Camden town這個宿舍區算是比較好的選擇了。

 

上課時,聽說課的老師(另一個老師)又進一步的解釋了argument這件事情,他建議我們要有counter arguement 跟argument,然後要去擊潰你的counter argument(這個動作叫做reputation)。

並且他建議我們每一個點就找一個counter argument,
所以整個段落的結構會變成counter arugument+arguement+reputation。
然後每一段都這樣子做,最後論文的結果就自然出來了。

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好,所以我後來是採用這個方法在寫,邏輯會比較清楚。

放學時看到學校旁邊的市集,就在Goodge street的公車站牌旁邊,
每天搭車回宿舍的時候都會經過。

人潮還蠻多的很熱鬧,價格大約5-6鎊之間可以有一個小吃。

有很多不同的食物、泰式料理、韓式料理等等。

這個好像每天都會看到,另外UCL還有一個農夫市集,那個就是週四才有。
不過根據情報那個農夫市集的東西有點貴,就不是走物美價廉路線就是了。
有機會再去訪視看看。

 

晚上起來做飯帶便當,因為不想唸書。
把豬排煎光、青蔥跟洋蔥清光,
開發了炒飯技能,其實炒飯技能沒啥好開發的,就是把剩菜全部處理掉的概念。

           

20170809

今天比較大的進展就是我們去了一間新的教室聽lecture,

lecture就是每週學校會幫我們排一次演講,我們可以選自己想要的主題聽,

然後聽說課的時候老師會回問問題。

這間教室叫做Cruciform Building,是1905年時候建造的,現在被列為二級(Grade II)的英國遺產。

IMG_9638

他一開始是作為醫院的用途被建造的,由Arthur and Paul Waterhous所設計,

後來被倫敦大學買下來。

    

可以看到內部有濃濃的古風,並且按照學院的需求做了裝修跟數位化。

現在主要是被Biomedical Research與ISD (Creative and Media Services)所使用。

晚上回家埋頭苦寫,把論文的論點寫完了。

20170810

下午回家時,在靠Regents Park附近看到了一座雕像,他身上停滿了鴿子,非常可愛。

這個是Richard Cobden的雕像,由拿破崙三世出資設立的。
他是一個英國的商人與政治家,提倡反對穀物法(Corn Laws)。

img_0286-1

晚上做了有趣的排骨三吃,
一個是燙排骨加薑片、一個是用蔥薑蒜加排骨放進電鍋蒸,最後一個是用豆瓣醬炒排骨。
覺得排骨真是一種神奇的東西,怎麼做都很好吃,下次還要去中國城買。

然後今天晚上慢慢地把參考文獻一個一個裝進文章裡。

20170811 Social programme-Design Museum

今天大部分時間都在處理文獻,
不過有首次去了學校的social programme,
去倫敦的Design Museum看California: Designing Freedom特展。

Pre-sessional 每週五下午都會有social programme,會帶你去各個不同的地方,
每個時段跟每週都有不同活動,有去國家藝廊的、去聽演講的,也有去畫畫的。
一個下午大約有2-3個活動可以選擇,每個活動都有限額,額滿為止。
通常限定報名者參加,但我也有遇過有人中途參加,但還是讓你加入的。
只能說英國人真的很隨性啊。

他們會在學校集合帶你去現場,不過抵達現場之後,剩下就是你的事情了,
我記得是進場後大家就自己逛,一個小時候老師跟助教宣布可以隨地解散,大家就各自歸去或去看常設展了。
非常自由。
另外這場他們有幫忙付這次展覽的門票錢,一個成人£16,學生票則是£12,
所以有來有賺到的概念。(相關心得可參此

20170812 Bloger 搬家篇+北京炸醬麵

如題,因為blogger實在是不太好用,

所以我後來搬家到wordpress了,並且把blogger關閉掉,大家請多多指教。

下午北京來的室友教我們怎麼做炸醬麵,非常好吃!
只是把這個黃豆醬,加上肉塊放下去炒。

img_0559-1

順序是先爆香蔥花、再把肉煎熟,最後再倒醬。
等到變濃稠之後拿起來,就變超好吃的!

img_0558-1

再配上一些配菜,整個很幸福。

img_0564-1

而且炒完可以放大約一個多月,不怕壞,好吃又方便。
上次吃完整間宿舍都口齒留香,個個央求北京室友再做一次,
這次吃到後一整個魂牽夢縈,真的非常好吃。
大推大推。

20170813 Camden Market

今天下午後比較優哉,搞定Museum的blog之後就走去傳說中的Camden Market。

路上還經過了Camden Gardens。

從UCL的宿舍區走大約10幾分鐘就到了,不會非常遠。

這裡就是Camden Market啦!

Camden Market是倫敦最大的市場,自1974年圍繞著攝政運河(Regent’s Canal)旁邊創立,一開始只有週日有營業,後來慢慢擴大,到現在已經每天都營業了。
發展初期以創意市集為主,後來也開始有各色小吃、衣服、飾品等等,目前也已經總計超過1000個攤位了。

這裡屬於其中的Camden Lock Market,位於Chalk Farm Road上。
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這裡人非常多,而且這區以手工藝為主,有很多衣服、飾品等等。

這個是賣柳橙汁的,裝置藝術做得很顯眼,放在入口處非常方便。

這個是賣一個神奇的會猛烈變大變小的風鈴,看到後來都會著迷了。

賣小東西、小飾品的店也非常多。

也有很有戲的酒吧哈哈。

再繼續往河邊走,會看到一大堆賣吃的攤販,會瞬間覺得自己回到了台灣夜市的感覺。

攤販大多圍繞著河邊,然後到處都有椅子跟桌子可以讓你邊吃邊跟朋友聊天。
覺得英國是一個很喜歡跟朋友聊天的國家,
草皮啊、市集啊,到處都設計得讓你可以狂聊天。

河岸非常美!大家三三兩兩的拿著食物看著河,聊天。

河道兩旁都有攤販。

另外河上剛好有人在滑獨木舟,還蠻好玩的。

這張圖可以看到左右兩邊的水道有高低差,要閘門打開,讓水位上升或下降,才可以通行。

走出河岸後,就來到Camden High Street。

路邊又見冰淇淋車。

這條街跟日本道頓崛還有桃園火車站,上面都有大型的裝飾。

這邊比較屬於龐克文化區,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打扮龐克的人,
也有很多刺青、除刺青的店家。
友人X比喻,Camden就像是台北的西門町一樣。

這個是有名的倫敦五分埔Camden Market。
跟五分埔很像,然後也會有人推著滿是衣服的衣架子走來走去,
跟五分埔的菜籃批貨車有87分像。
質感就是,嗯,普普。

再過來這個是比較小的Inverness Street Market。

大致上Camden High 比較偏向觀光取向,所以有一大堆的倫敦紀念品可以買,
就很觀光客的地方,然後紀念品的部分也很別出心裁,很多都蠻有趣的。
衣服的部分很像五分埔或士林夜市,會有一些搞怪的T恤跟帽T。

最後晚上小烤了一下焗烤地瓜,作為這週廚藝小教室的交代囉。
(其實只是地瓜烤不熟,就切片再烤順便鋪起司絲,人生就是要這麼隨機應變,可以的)

img_0621

 

發表留言

在WordPress.com寫網誌.

向上 ↑